【行风建设在行动】六安市市场监管局“五聚焦 五着力”
推动行风建设深化拓展出实效
2024年,六安市市场监管局秉持“监管为民”理念,把深化系统行风建设作为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树形象的重要抓手,以“五聚焦 五着力”推动行风建设深化拓展出实效。
聚焦定方向、细举措,着力做好谋篇布局。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办五组”强指导、“市、县(区)、所”三级联动、行风党风双线推进。细抓部署调度。将深化拓展行风建设工作作为年度重点任务,列入全局2024年工作要点。实施“十大行动”53项具体任务,明确相关责任科室,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加强“督”“考”倒逼。成立行风建设工作督导组,对县区局开展实地督导调度。制定印发《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行风状况监测评价办法和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激发全系统深入开展行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实协同治理。选聘10名行风监督员,设置行风观测点20个,配备行风观测员20名,市局行风办及5个专项工作组分片包保指导。共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490余份,收到意见建议19条,均妥善回复或办理。浓厚工作氛围。举办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工作培训班,邀请省局综合处处长、行风办主任专题授课。在市局网站开设“行风建设在行动”专栏。抓好提炼推广,刊发行风简报专刊9期,日常监管领域1个“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案例被省局采纳。
聚焦微改革、新模式,着力擦亮服务品牌。聚焦企业、群众需求“小切口”,深化行政审批领域行风建设。强改革,亮品牌。打造企业开办“皋效办”品牌,探索实施“容缺办”“零证办”“上门办”“无差别帮办”。一系列“微改革”举措,助力市场经营主体稳步增长,2024年全市新登记市场经营主体6.5万户,总数超过50万户。清存量,提质量。在裕安区开展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完成2737户个体工商户强制退市。在霍山县推进强制清算改革试点,完成首例强制清算注销案例。相关做法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刊载推广。走流程,提质效。深化拓展“局长科长走流程”活动,着力查找环节漏洞,改进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效。全年市局领导及相关科室、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开展“走流程”活动61人次。进园区,送服务。开展为企服务进园区活动,制定为企服务进园区事项清单、办事菜单,梳理9大类39个高频服务事项。建立了152家重点服务企业、25名业务科长名录库,实行“企业点单”“服务进企”双向服务。已开展进园区活动30余次,帮助解决企业诉求58个。相关做法受到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
聚焦减负担、增活力,着力提升监管效能。聚焦加强监管方式创新和规范化建设,开展日常监管领域“增效”行动,在提升部门协同监管效能的同时,着力为企业减负担、优环境。“一业一查”提效。2024年,全市双随机“一业一查”联合抽查任务数190个,居全省第一位。全年共抽查经营主体9746户。其中,联合抽查率100%,差异化监管率100%,抽查企业率6.5%,任务完成率100%。综合监管减负。在金安区推行“8+4”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开展联合检查11次,处置发现问题231个,检查企业次数同比下降30%。信用帮扶助企。编制《涉企行政合规指导清单手册》,指导帮助13家大型企业建立合规手册。落实“三书同达”,并在全市政务服务大厅布局信用修复驿站85个,帮扶8333户经营主体实施信用修复。消费维权惠民。聚焦群众关切,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预付式消费重点行业专项整治,行政约谈22次,责令整改91起,解决纠纷480余件。全年受理各类问题6万余件,投诉按时办结率100%、投诉调解成功率71.38%、举报按时核查率100%,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20余万元。智慧监管赋能。6030家经营主体入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1517家学校食堂、85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可视化”监管。创新实施液化石油气瓶“红绿码”管理,已赋码气瓶72万只。推行“阳光充装”,已接入47家充装站点。加大无纸化维保推广力度,全市电梯无纸化维保在线率已达90%以上。
聚焦重法治、有温度,着力推进公正文明执法。在常态化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同时,树立服务型执法理念,提升执法办案质量。加强法治监督。印发《关于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执法监督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工作机制。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共评查案卷46份,及时反馈整改。强化法制审核及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2024年共召开案件审理委员会负责人案件集体讨论会议16次,审核行政处罚案件36件。召开行政处罚案件听证会4场,有效保障了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权利。实施柔性执法。编制局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468项,明确了52项不予处罚的违法行为。2024年,全市系统不予处罚案件数336件,为经营主体减免罚款近450万元。完成对190件案件的回访,满意率97.3%。落实《安徽省药品监管领域行政指导规则》,在办案过程中对行政相对人同步给予行政指导。强化执法培训。设立“学法课堂”,定期开展新法解读、案例研讨等学法活动。裕安区局开展的执法办案沙龙活动入选长三角市场监管法治宣传优秀实践案例。举办全市市场监管执法稽查骨干暨法治建设培训班,150余人参训。组织基层执法人员参加市场监管总局“云课堂”学习30余次。积极参加省局执法办案技能比武竞赛,荣获团体三等奖。
聚焦固根本、强监督,着力涵养良好生态。开展队伍素质“强基”、廉政监管“清风”行动,注重把行风建设同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同日常管理相结合,涵养干部队伍良好作风。夯实基层基础。深入开展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对县区定点联系、帮扶机制。开展业务技能测试,选拔3名基层所工作人员参加全省业务技能竞赛并获得团体三等奖。加强干部培训。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举办全市市场监管所所长培训班。创新开展“市监青训营”活动,60余名青年干部每双周开展一次交流学习。注重干部培养,不定期遴选年轻干部到局机关重要岗位跟班学习。靠前风险防控。开展党员干部违规民间借贷自查、岗位廉政风险点排查、经商办企业和兼职取酬排查,防患于未然。发送节日廉政提醒信息,督促党员干部清正过节。推行重要岗位、风险岗位干部交流轮岗制度,18名干部轮岗交流。强化日常管理。联合派驻纪检组,开展干部职工在岗履职情况明察暗访。印发《市市场监管局干部职工“八小时外”行为管理规定》。开展规范着装、规范使用标志标识情况专项检查,树立良好队伍形象。采取精简发文,合并检查等举措,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去年9月以来,发文量同比下降71%。落实双周检查计划6批,累计合并或压缩检查计划54次,合并率达46%。开展集中整治。聚焦群众较为关切的校园食品安全、肉类产品违法犯罪行为、城镇燃气安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民生领域“关键小事”、殡葬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等重点领域,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共立案查处312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